居家護理見習心得(二)
撰文/ 護二二甲
張佩雯,指導老師 / 護理系
陳妙言老師
更新日期:2011-12-13 Tuesday
點閱次數:13100
實習第三週的星期一,在計畫中我們來到居家照護單位見習,在還沒有接觸長期照護這堂課程時,對於居家照護護理師的工作內容就是換三管,但是,發現自己知道的實在太不足了。見習的開始,先由活潑幽默的尤秀金護理長講解居家照護的概念,經由護理長詳細的講授後,發現居家照護這個領域是多元性的,不只是技術上的照護,還包括當指導者、諮詢者及轉介者的角色。
在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往往是按照「標準流程」來指導家屬如何照顧三管病人,而且在病房中,若有任何狀況發生,都可以有充沛的醫療資源可以使用,例如:在病房中,發現鼻胃管阻塞時,醫護人員可以馬上做更換的動作,若同一個情況發生在家裡時,家屬心中一定會很著急,也有可能不知道該如何解決,以此類推,一定會有很多突發狀況是在臨床的我們無法預料的,此時病人及家屬們若有居家護理師的介入,問題必然可以迎刃而解。所以,居家照護服務的產生,不但減輕了病人及家屬的焦慮及恐懼,更可以作為醫療和病人之間的橋樑,以達一定的醫護品質。也觀察到要當一位稱職的居家護理師真的很不簡單,經過護理長的分享,才讓我警覺到居家人員安全是不容忽視的,當居家護理師一個人去個案家中訪視時,其實是有著相當程度的危險和風險的,例如:換管時被狗咬(這是護理長的幽默!)、遇到身上披著龍鳳皮衣的大哥,身旁還有小弟當保鑣等,其心中的恐懼是他人無法體會的;若是在宅服務時,遇到了「盧洲」或「澳洲」來的家屬詢問及諮詢,除了要有足夠的醫護知識,溝通能力更是不容忽視的!
今天和珮瑾學姊搭著計程車來到了「高德老人養護所」,踏入機構時,讓我有一股濃濃「家」的味道,雖然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表,但是卻有純樸踏實的感覺。學姊先卸下裝著滿滿醫材的大包包,並講解著工作流程,換鼻胃管的過程中,感受到學姊對個案的細心,拆掉鼻貼布後,會先用乾淨的衛生紙擦拭出油的鼻子,接著拿著沾濕的棉枝來清潔鼻孔,小心翼翼的將鼻腔內的鼻屎清除,放管後會兩次確認位置,看到這個過程,讓我反省在病房工作時,很容易會因為時間緊湊,而忽略這些細節的動作,但這些細節的動作卻是如此溫暖人心;其實,在出發到養護機構前,我偷偷的許了個願,希望今天讓我學習到換鼻胃管吧!真如我所願,學姊讓我美夢成真了,也很感謝個案讓我有這個機會,成功地將鼻胃管放到正確的位置時,心中湧上的是滿滿的感動;學姊很不吝嗇的敎我一個撇步,若發現灌食器反抽困難時,可以使用潤滑液或食用油來解決,像是在病房時遇到這個問題,二話不說就會請家屬再拿一個新的,由這點也讓我感受到「護理」真的是一門藝術,或許有些人是把它當常規工作來做,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原本以為從機構離開後,就表示工作已經告一個段落了,沒想到回到單位的學姊,需要先把收到的費用拿去批價處、完成護理紀錄、準備明天需要換管的個案,接著一連串繁雜的行政作業。
以前以為可以上正常班居家護理師,有著光鮮亮麗的外表,工作內容也應該還好,但是殊不知,背後的心酸及辛苦卻是別人所不知道的,像是碰到今天這種下雨天,學姊們卻需要背著十幾斤重的行李到處跑,若是碰到個案家住舊型公寓,需要靠自己的雙腳一步一腳印的爬上爬下,聽到這裡就讓我感受到護理人員過人的毅力與耐力。
因為醫院體系的專責化,導致臨床醫護人員也因此專精於某一科別,但了解居家護理師的職責與護理過程後,深刻體會他們工作的多元化,也因為接觸病人家屬的時間頻繁且親密,所以他們有任何疑難雜症都會依賴居家護理師,感覺居家護理師的角色近乎取代醫師的角色。因為有偉大的居家照護,不但減少家庭往返醫院的費用及不便,更是可以減輕病人及家屬出院後的焦慮;也因為居家照護的重要性,讓我更感觸在急性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應該要更清楚長期照護的服務內容,以促進醫療資源更有效的被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