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2009世界大學排名暨教育品質保證國際學術研討會」有感
撰文/ 教學業務組 賴世烱
更新日期:2009-11-13 Friday
點閱次數:3213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於98年10月23日 (星期五),假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09世界大學排名暨教育品質保證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北護理學院由教務處教學業務組賴世烱組長 (以下簡稱職) 代表出席與會。本研討會全程以英文進行,會中由知名學者及專家,針對現今世界大學評鑑及大學排名現況進行專題演講,研討會之詳細議程於此不贅述,惟本次研討會所探討內容,予職諸多收獲,其中更有數處精闢觀點,值得本校現在與未來於辦學過程中深刻警惕。茲將與會心得,列述於後。
Mr. Robert Morse現為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U.S. News & World Report) 負責世界大學排名之主持人,他詳述了美國大學排名的歷史由來,從1983、1985、1987只著重於大學聲望 (reputation)、1988結合大學聲望及量化資料、到1990開始每年公佈研究所排名及2008開始每年公佈大學排名,這期間同時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和支持,雖有爭議,但似乎利多於弊,因此未來仍會繼續執行此大學排名之工作。
大學排名的確有其社會效應,然而會中提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 (UCLA) 於2008年對大一新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Reasons noted as “very important” in influencing a student’s decision to attend this particular college.」譯為中文,大意即是:「影響學生選擇某一大學/學院非常重要的因素」。UCLA新生認為的第一主因是「該大學具有非常好的學術聲望」,佔64.7%;第二是「該大學的畢業生有好的工作」,佔54.2% ;第三是「我可以獲得大學提供的經濟資助」,佔43%;第四是「我參觀過這所大學」,佔41.4%;第五是「我付擔得起讀這所大學的花費」,佔39.9%;第六是「我就是想讀這種規模大小的大學」,佔38.5%;其餘他題不述,而直到第十一個主因才是「這所大學在雜誌上所列的全國排名」,佔17.5%。
上述結果有許多議題值得作進一步探討,職於此提出以下二點意見。
第一,學術聲望是學生在選擇大學時的第一考量。所謂「學術聲望」,近年來全世界的大學似乎被「研究至上」的框框給牽絆住,學術聲望彷彿已等同於研究論文之發表和出版,換言之,學術聲望等於SCI、SSCI、TSSCI、AHCI、IEEE等。評鑑大學和將大學排名的確需要客觀指標,以美國人體運動學 (Kinesiology) 領域為例,其排名計分方式包括來自於教員66%和來自於學生33%的客觀比分 (Thomas & Reeve, 2006),教員中只有30%是學術性的出版品,意即尚有70%的觀察項目和學術出版品無關。依此邏輯思考,「學術聲望」實不宜僅以論文發表之多寡來判斷。職以為,本校名為護理學院,學校師長們固然不乏研究論文著作等身者,但以全校整體來看,本校實以教學、教技術而聞名於全國,相較於純粹之研究工作,本校在醫護與健康專業技術和相關知識傳授方面,實更擅勝場。依此而論,本校聲望之來源便不會只侷限於學術論文發表一事,本校聲望實來自於專業技術屬性高、教師善於教授技術和專業知識、學生素質佳、畢業生有口碑、學校地點好、學費尚屬平價等。
第二,高中職學生參觀校園可正面影響其就讀意願。UCLA的新生約有四成在入學前就已經到學校參訪或參觀過,熟悉的環境令人感到安心。本校若要持續維持一定的招生名額、註冊率、就讀率等,可藉由鼓勵並接受高中職學生到校園一遊,如此可使學生和本校校園產生某種聯繫,未來便較可能在填大學志願卡時將本校置於前列、甚或透過多種入學管道直接參與本校之甄審或甄試。
此外,有關維持教育品質課題方面,來自加拿大McGill大學教育與諮商心理學系的Saroyan教授,於會中談到幾個發人深省之觀點,職略述於下,希望學生從本校畢業後,勿有如是感慨。
「畢業這件事,就是你走進照相館,給店員20塊美金,店員給你幾照片,接著你的照片會被貼上一張紙,最後你帶走了這張紙,紙的學名叫做畢業證書;所以畢業這件事的價值就是20塊美金。」一個脫口秀的演員諷刺地表演著。
該演員接著講了幾個例子。
「在畢業後的第五年,問西班牙語系的學生還認識哪些字,學生會說只認識gracias、uno、dos、tres (即謝謝、一、二、三) 等基本字彙。」
「在畢業後的第五年,問經濟系的學生何謂經濟,學生會說 “supply and demand (供給與需求)”。」
「在畢業後的第五年,與神學系學生的對話可能是:
“Where is the God?” A asks.
“God is everywhere.” B replies.
“Why the God is everywhere?” A keeps asking.
“Because He loves everyone.” B may say so.」
以上幾種情境,在真實社會中恐怕已上演無數次,這代表了一件事: “Four years in college gives a student nothing.” 學生如果沒有從大學裡帶走新的想法,大學四年可算是白走一遭。
維持教育品質是千古以來、古今中外之教育體制都要面對的一大課題,並非三言兩語可解決之事,然而承上所述,學生如果未能在大學裡取得新觀點,這多半與大學教師並未在傳道、授業、解惑三事上盡到責任有關。大學教師有升等壓力,升等又等於SCI和SSCI,因此現在的大學教師很多人都去做了研究工作,研究工作耗時耗力,撰文筆耕何其容易,如果大學教師都愛上了寫作高級論文的工作,大學裡便談不上有什麼教育品質。然而研究與教學服務從來就是兩難之事,這是投入比例問題,職無解。
參考文獻
Thomas, J. R., & Reeve, T. G. (2006). A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doctoral programs 2000-2004 by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Kinesiology and Physical Education. Quest, 58, 17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