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成長社群成果報導


撰文/
教學發展組
何顓如


更新日期:2014-12-16 Tuesday
點閱次數:3289


        教務處教師發展組為鼓勵教師組成專業成長社群,以推動同儕於專業知識、教學技能及研究發展等領域間相互學習,增進教師專業成長,提昇學生學習成效之目的,特於103年12月05日辦理社群成果發表會。社群推行至今已邁向第三年,參與組數及人數皆呈現逐年成長,包含7組教學實例影片成長社群、12組雲端教師成長社群以及4組薪火相傳成長社群,共91位教師參與,其中有17位是業界人士。 【雲端教師成長社群成果】
        護理系謝佳容老師的長期照護品質UP-產學合作社群,透過跨界的雲端社群合作,進行產學方案,完成了探討北護某多層級長期照護機構住民跌倒危險因素和事件發生的預測因子研究計畫書一份,達到提升成員們於健康照護服務的教研與實務能力。
        通識教育中心高美媚老師的新藥臨床試驗實務討論社群,有鑑於職場中對於臨床試驗人力有相當大的需求,因此透過老師們共組社群分析生技製藥產業發展,建立與委託研究機構(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及藥品公司的聯繫管道,提供未來產學合作空間;並進行相關課程與學程的規劃,以開發學生的第二專長,擴展學生就業範圍,提升職場競爭力。
        通識教育中心邱慧洳老師的醫療糾紛之預防與因應社群,針對醫療糾紛的類型與預防之道進行研究,「如何避免給藥錯誤」、「如何避免專科護理師觸犯密醫罪」、「如何防止護理之家因護理人力不足造成救護病患不力情形再發生」皆為討論之重點,「落實三讀五對」、「專科護理師執業範圍以法律定之」與「充足護理之家的護病比」為解決上述問題之方法,並撰寫「專科護理師的最後一哩路」以及「從南韓大火看台灣醫護不足」兩篇文章投書於報社,提供給護理界參考。


教師社群情形

▲ 教師社群情形


【教學實例影片成長社群成果】
        幼保系黃馨慧老師的幼保實作課程社群,有鑑於學生學習動機的低落,藉由教師們共組社群,相互交流不同的課程設計與作業設計的想法。共計完成「保母技術實作」課程14部示範影片,也於「嬰幼兒學習環境設計」課程中嘗試利用混成教學法的概念,導入更多元的學習活動及學習模式,透過實作直接整合課程知識,並藉由行動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習效率提高,達成課程目標。
        生諮系李佩怡老師心理諮商之性別議題的省視-覺察與反思社群,透過藝術創作活動與團體分享促進成員們體驗並覺察自身內在各項性別氣質與特色,拓展對於性別議題的視野,促進成員反思在教學專業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如何運用並呈現這些特質,對於教學、助人與輔導工作帶來很大的啟發。
        護理系陳美麗老師的學習能力UP社群,藉由跨領域同儕間分享如何利用課室與網路互動教學等多元創意方案引導學生,以增進教學品質及教學知能,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除了完成「耳穴與護理」(護理與民俗保健課程單元之一)與「規劃與控制」(醫療組織與管理課程單元之一)兩部教學歷程成長影片外,社群老師應用LINE和數位平台討論區與學生互動,醫療組織與管理課程是為單一課程,此班級目前已有628篇互動文章,名列本校第一名。
        護理系張靜芬老師的緊急救護包紮技術專業成長社群,有鑑於數位教材在引用上著作權法的限制,以及市售教材的昂貴與教學內容的合宜性考量,社群老師將常見身體創傷的緊急包紮方法與技巧,錄製成數位教學教材上傳本校行動學習平台,學生可利用課餘時間自學,反覆練習,達成技巧的熟練,提高學習成效。
        護理系周成蕙老師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情境模擬教學社群,為了增進護理系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內外科護理組教師除了設計一個以內外科護理為焦點的標準化情境案例,並將情境模擬教學應用於護理專業課程像是急症護理學,讓學生透過角色扮演能有身歷其境的照護經驗,藉此引導學生反思及主動學習,提升學習興趣,促進教師教學技能。社群老師也將此情境模擬教學的經驗撰寫成一篇熟能生巧–情境模擬在護理教育的應用並刊登於榮總護理雜誌。



【薪火相傳社群成果】
        社群教師透過教學經驗分享及文獻議題的討論,相互學習,彼此教學相長,進而增進教學及研究的能力與發表經驗,目前其中一組教師已協力完成兩篇論文。
        從豐碩成果中可看到老師們對於學生付出的努力及歷程,團隊的力量大於個人單打獨鬥,成員間彼此交流,相互切磋,創造更多元、更豐富的教學與研究能量,達到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