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年度上學期創新教學系列講座活動報導


撰文/
教務處教學發展組
鄭家麟


更新日期:2015-12-16 Wednesday
點閱次數:2912

張老師帶領教師們體驗創意思考策略活動

▲ 張老師帶領教師們體驗創意思考策略活動



        教學創新在大學教育中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受到重視的議題,特別是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社會條件下,在以學生學習為本位的教育思潮下,大學教育無不力求創新發展,以期能跟上學生與社會的變遷。從近年來許多創新元素的萌發、與教學結合應用的趨勢,例如MOOCs磨課師、翻轉教學與混成教學等與網路與影像科技結合的教學法來看,不難發現教學領域其實一直以來都有新的發展與趨勢。
        本學期教務處教學發展組針對此一主題,特別舉辦三場系列講座,分別從三個不同角度出發看創新教學,分別為:「創新的本質與思考策略」、「健康照護領域的創新教學」及「創新教學的應用與多元升等」等三面向,希望能從裡到外、從定義、案例到影響教師職涯的多元升等,帶給師生一系列的完整介紹。 【創新的本質與思考策略:談創新教學概念】
        近年教育部總是強調「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法,無論是教學卓越計畫或是MOOCs計畫,都三申五令教學設計應以學生需求為本體出發設計,而社會日新月異,如何設計出吸引學生學習目光的教學技巧格外顯得重要。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到底什麼是創意呢?創意是否有準則可以依循嗎?有鑑於此,我們邀請臺灣師大教育心理博士、臺師大心輔系博士後研究員、同時擔任中華創造學會副秘書長的張雨霖老師,張老師之學術專長為教育心理學、創造力心理學、創造力教學與評量,且同時有多年的綜合教學活動及學校輔導工作之經驗。
        張老師的講座中說明了創意的本質,同時也強調了創意必須兼顧實用,才是有效的創意,而創意也並非漫無邊際的天馬行空。同時老師也從思考出發,講述何謂思考的盲點?同時也以豐富極有趣的舉例告訴我們如何體現及欣賞創意。最後張老師也介紹了例如心智圖等常見的創意工具。在活動過後,聽眾給我們的回饋裡也非常希望能夠為教師舉辦一整日的創意工作坊研習活動,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再邀請張老師來給我們更多分享!


劉老師的教學活動體驗

▲ 劉老師的教學活動體驗


【實務領域的創新教學:以幼保教學為例】
        有了瞭解創意本質的基礎後,該怎麼應用呢?而本校科技大學的健康照護實務特殊領域,是不是有人可以替我們介紹怎麼在這個領域中操作創意教學呢?沒問題!我們邀請到獲得103學年度「大學教師優良創新課程及教學競賽」優等獎的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劉淑英老師,針對創新教學及設計教學進行心得分享。
        劉老師的專長在於幼兒音樂與律動、幼兒劇編導、創造性舞蹈教學、幼兒藝術統整課程、幼兒體能與遊戲,並於幼兒保育的實務經營上有許多傑出成就。而本次活動一開始,劉老師立即借了大家的手帶了活動,讓我們體驗到老師的熱情與活力,也讓我們親身體驗,要做創新創意,老師的教學熱忱勢必是不可少的。最重要的是老師必須親身體驗,投入熱情並了解後,才能以熱情帶動學生學習,這是劉老師創意的不二法門!
        在這次的活動中,老師鉅細靡遺地分享了她在教學上的創新之處和面對學生教學的訣竅,特別在幼保劇課程中,如何利用社會資源的整合和輔助教材的應用,幫助學生從做中學,這些活動讓老師的課程設計非常豐富,而且透過教案的製作讓學生自動自發,達到主動學習經驗的功效。這些成果讓老師的課程不但在學校學生中口耳相傳,同時因為課程整合了社會資源,因此在社會服務上也有口碑。而老師的教學成果也整理成書面,幫助老師成功以教學升等。


黃老師分享帶領學生獲得專題競賽大獎的心得

▲ 黃老師分享帶領學生獲得專題競賽大獎的心得


【創新教學的應用與多元升等】
        隨著網路世代來臨,資訊科技不斷進步,教育自然不能獨立於資訊科技與學生學習環境脫節,而教育創新與網路科技結合下創造出無邊界的學習環境和方式(例如:磨課師MOOCs)正是目前教育的熱門議題之一。國立宜蘭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的黃朝曦老師正是為我們介紹如何運用創新創意的MOOCs方式來協助教學,並分享黃教授以教學實務升等的經驗。
        黃老師相信「優秀的學生是訓練出來的」,因此在老師的教學中非常重視實務及實用,並且認為做為好的教學,一定要能夠對學生將來有所幫助,所以必須在教學中強調實用點。黃老師特別舉了「七年購屋術」作為實例,來告訴學生吸收知識的重要性。試想,如果有知識可以教我們七年就買到房子,還有人不會認真學習嗎?
        黃老師的教學都以實用為導向,因此結合實務、業師、證照、專題的「學用四合一」教學法在老師的教學中是精華部分。課程設計中一定與學生將來就業的實務相關並且將以強調,用以引發學習動機、同時課程與業界師資合作,親自拜訪邀請業師加入課程,為同學現身說法;同時課程與證照和專題結合,證照是為了豐富學生的履歷,而專題是為了讓同學在學時即有學習實作的目標。黃老師也分享了許多他在指導學生專題與競賽的教學生涯中,如何為同學留下感動的一刻。
        而老師的教學也結合資訊科技,錄製了許多精彩的MOOCs課程,黃老師認為現在的學生和過去不同,無法專注在書本中太久,因此圖像化的學習相對重要,因此老師的課程結合簡單的戲劇和許多圖片,讓同學以習慣的方式獲取知識。而這些努力也反映在教學成果之中,造成遠距專班的辦學成效十分優秀。這些教學成果最終也都反饋到教師身上,讓老師能以教學成果升等成功。
        末了,我們從這些精采的講述中可發現,創新教學的重點還是需要和學生的吸收結合,所以有以網路科技和影像技術等以目前年輕人習慣獲取資訊的方式為手段的創新、也有讓學生實際體驗業界活動的創新、也有讓學生透過與社會接軌來完成學習活動的創新。總之,這些創新方式都必須與學生的習慣與未來就業緊密接軌,而最終回到張老師說的,兼顧實務的創意才是好創意、好創新。
        《禮記•大學》中記載了「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說明人的品德修養需要不斷更新,才能達到完善,教學的完善也需要靠不斷的創新獲得。我們也期許在教師們可以在不斷地奉獻熱忱的過程中,也找到屬於自己而且適合學生的創新創意風格,進而引導更多學生走向人生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