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教學特優教師–徐淑貞老師


撰文/ 護理系
徐淑貞老師


更新日期:2012-03-16 Friday
點閱次數:3423

「100年度特優教師」教學經驗分享,本期續予刊載。

▲ 「100年度特優教師」教學經驗分享,本期續予刊載。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置身21世紀,教師依然背負著普世所認定的角色期待,然而額外加增的研究、輔導、評鑑與升等多方角力,讓一樣只有24小時的老師好生為難。
        而好老師也難為,現代老師的權威在體制下備受挑戰,IQ超標;EQ不良的學生大有所在,各種資訊來源無遠弗屆,太聰明的孩子總是等著機會挑戰老師的授課內容或專業權威,故如何收服、取信於學生,「博感情」~個人認為是現代教師的首要任務。


徐淑貞老師

▲ 徐淑貞老師



        誠如電影「三個傻瓜」,老師不能千篇一律、食古不化,當然老師也不一定永遠都是對的,信守承諾、適當的柔軟與彈性、方能在教與學中相互欣賞、相互滋養,一旦生師關係良好方才有爾後春風化雨、曉以大義的契機。
        至於「傳什麼道?」,在傳道的歷程,「給魚吃不如教他釣魚」,如何循循善誘教導學生知識的搜尋、辨識可信資料、尊重智慧財產…這是提供方法;而過程中同儕的合作、二性的尊重、人際的和諧,先做好人;再做好事,這是潛在課程  中當傳遞的道理。
        而「授業」,應該是教師最基礎的本職,授業的內容應該不斷精進、求新、求變,相同的章節因應時代的變遷也應該有新的詮釋,並容許不同觀點。以個人主要所教授的社區與老人護理而言,社區、家庭應有新的定義,而老人、老化的發展應該也不是只有一種路徑,為此,如何將觸角從學校延伸至社區,落實所謂「以社區為夥伴關係」的概念,帶領社區老人一同追求樂齡與樂活,這樣的努力與熱情是可以真正在授業的過程中發揮渲染力量的。
        關於「解惑」~儘管個人已逾孔夫子之「不惑之齡」,然知識之浩瀚無垠,人生也仍有太多未知的道理,「不惑」或「解惑」的境界都太高深,自許也不過虛長數載,得到了一些經驗與閱歷,然,人是應該保有好奇,方能豐富尋根究底的歷程,我樂意分享經驗也傳授已知的方法或技巧,但師傅領進門,修行仍在個人,我深信學生的潛質,耐.心.等.待,「時間」才是最好的導師,經驗自然會磨練學生的成熟與成長,我期待學生能有自己的信仰,如此方才能在中心思想下尋求各種的答案,不致悖離正道。



        教師也是凡人,喜怒哀樂人皆有之,然期待生師相互尊重、體諒之前,相較於學生,教師本身有更好的情緒管理、能以身作應該是合理的期待,此外,能清楚說明課程目標、評量基準、原理、原則讓學生有本所尋,能準時到班、到課,應該也只是基本條件之一。
        忝為優良教師,實授之有愧。能同理學生的需求與困難,相信「人性本善」,願意多花時間,以不斷溝通、溝通、再溝通,克服生師間位階與權力上的不平等、虛心接納學生意見、承認自己的有限,應該都只是個人勝出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