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姊姊知心時間】我想有個好眠ㄚ


撰文\學務處學輔中心 橘姐姐


更新日期:2023-11-30 Thursday
點閱次數:2378

Dear 橘姊姊:

    我有時會難入睡,尤其是遇到些事情,像是要考試、實習,或跟朋友和家人有些不開心的事後,我好像更睡不著。而這樣隔天精神很差,我也在要睡覺時更擔心,躺在床上常想著明天精神不好怎麼辦。而週末我想好好放鬆,會比較晚起,晚上也會玩遊戲、追劇,但常發現突然時間就到凌晨2~3點@@......,然後週日晚上會睡不著。我想好好睡一覺啊,橘姊姊有什麼好方法嗎?


    阿弘來信

Dear阿弘:

    睡不好,會困擾,我懂!這情況發生的原因,因各自情況會有些差異;而大致上,我們可以從「清醒系統、生理時鐘、恆定系統」,這三個與人類睡眠有關的部分來理解。難以入睡,很可能就跟這三者有關,讓我們來看看。


 ⭐ 清醒系統

    遠古時代的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除了睡覺,也需要有清醒系統幫忙,像在睡眠中聽到可能是野生動物的聲音而清醒,決定是否要逃跑如此可保命。而現代人雖不用擔心獅子就住在隔壁,但可能會擔心課業、工作、人際關係等,就像你會掛心考試、實習,及和朋友、家人的相處。當人煩惱時,許多思緒在腦中,這時清醒系統就處在激發、被喚起(arousal)的狀態,自然就睡意消退。


    現代社會有各類活動、飲食多元豐富,人們可能用晚上去運動,跟朋友喝咖啡、買茶飲、吃宵夜。在晚上運動、攝取咖啡因,會讓大腦處於較亢奮的狀態;吃宵夜的血糖變化,也會影響睡眠時的內分泌,而影響睡眠。


而我們可以怎麼做,讓晚上的清醒系統減少被激發呢?下面是些參考作法。


 記下煩惱,安心來睡   下午後減少咖啡因攝取    在睡前3-4小時前運動


    有煩惱是難免的,但若在睡前重複想,確實影響睡眠;這時,不妨將這些思緒先記在實體筆記或其他記事軟體。這麼做,對代辦的事項不會忘,對難過、生氣等的事也透過記錄而有些抒發,可以先暫放一旁,告訴自己明天可以處理。「記下來、放一旁、明天處理」可是重要的咒語,能幫人們切換到睡眠模式。


    咖啡因攝取和運動安排的調整,可視自己的經驗調整,如果你在昨天傍晚五點喝了紅茶,並發現昨晚你想睡覺的時間延後了一小時,那將喝茶或咖啡的時間提早會是個好主意,因為一般而言,咖啡因到體內經過2.5~4.5小時,才代謝掉一半的量。而運動,也可依個人的情況做調整;譬如橘姊姊發現自己在晚上八、九點去運動,會讓晚上比較沒有睡意而延後睡眠,所以我會將運動時間提前。


生理時鐘

    生理時鐘是「身體自然的隱形時鐘」,這個時鐘比一天24小時多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大約幾點會睡覺,大約幾點會醒的內在生理時鐘,像橘姊姊大約晚上12點睡,早上7點會起床。這就是我的生理時鐘,人的生理時鐘一天大約24.2~24.3小時,所以人們越來越晚睡是可能的。


    「光」可以幫忙校正生理時鐘,光進入了眼睛,會傳訊息到視交叉上核(SCN),接著透過松果體來決定抑制或增加褪黑激素分泌!當大腦接收光進來的量越高,松果體就會越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甚至停止分泌。(如下圖)


如果阿弘較大量使用3C的時間在睡覺前,當晚是不是感覺精神越好呢?如果是,建議可以將遊戲或看劇的時間往前調,減少大腦在晚上接受光的量,避免原本習慣幾點睡、幾點起的生理時鐘規律性被打亂。


恆定系統

    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間是固定的,白天做事活動時花腦力、出體力,都讓人累積睡眠存款,就像去打工出力,賺到錢;這個睡眠存款也就是「睡眠驅力」,當你白天清醒時持續花力,賺到的睡眠存款越多,到晚上睡眠驅力就越大,就容易想睡和入睡。


    如果阿弘的假日,習慣打電玩或看劇弄到凌晨,隔天你可能會睡到比較晚起床,較晚開始一天的活動,而到原本睡覺的時間,因為花腦力和體力賺取睡眠存款的時間還不夠長,睡眠驅力就不夠,以致於即使在週日恢復平常去躺在床上睡覺的時間,也可能難以立刻入睡。


    另外,白天若很想睡,建議空檔的補眠也避免超過一小時,因為這樣會減少睡眠存款量,睡眠驅力降低,到原本睡眠時間,可能容易睡不著。


    如果阿弘嘗試了許多方法,覺得煩惱常盤旋腦中不去,即使記錄下掛心的事,想放在旁邊先去睡,都還是覺得難,歡迎你找信任的人聊聊,或預約學輔中心的諮商關懷系統,讓我們一起討論討論,找找方法J 祝福你期末忙碌中也有好眠,能量充滿!


❤️北護諮商關懷系統

【參考資料】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66/article/8644

https://tamhd.org/how-to-sleep-deeply/

https://tamhd.org/hyperarousal/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0233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2/05/caffeine-overdo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