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緩老化智慧賦能人才培育基地」開幕
北護大用「超智慧」實現「逆齡行動力」


撰文\專業實務能力鑑定中心、秘書室


更新日期:2024-10-30 Wednesday
點閱次數:391


「現在真的可以抬頭挺胸放心大步往前走了!」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廣慈長照復健醫療中心的住民素珠阿姨,數周前因腦中風急性住院治療,治療後雖恢復不錯,卻仍有步行困難充滿憂鬱擔心。在急性後期PAC(Post Acute Care)專業照護人員的帶領下,穿戴著下肢外骨骼機器使用智慧化輔具持續復健訓練,從最初的細小步伐逐步進展,自形容己好像「鋼鐵人」一般,步伐一次比一次大,走路姿勢也變得越來越正確。「終於!媽媽可以自己走路的希望回來了」素珠阿姨的兒子表示,比起剛出院時走路吃力幾乎全仰賴家人,在照顧上也比較辛苦,但現在有科技的幫忙,漸漸地可以自己用力起身做動作甚至行走,媽媽笑容回來了,未來照顧的負擔也可以減輕。


基地開幕貴賓合影,左起:曾國維副校長、斐凱文副處長(Kevin Placek)、邱婷芳副院長、陳清溪校長、楊玉惠司長(中左)、吳淑芳校長(中右)、陳菁徽立法委員、洪子仁副院長、王齡儀專門委員、吳思瑤立法委員辦公室易慈芬特助


產官學各界貴賓雲集北護大參加「延緩老化暨急性後期降低失能之智慧賦能人才培育計畫」基地揭牌啟用典禮合照



智慧賦能人才培育模組種子師資培訓課程-智慧賦能照護模組(北護大智慧賦能人才培育基地)


臺灣將在114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在平均餘命延長之際,「能吃」和「能動」無疑是維持高齡者生活品質的重要目標。人口快速老化,加上少子化趨勢,臺灣社會面臨了醫療和照護需求增加、人力不足的困境。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台灣同時將進入「超智慧社會」,意指在人工智慧、資訊與通訊科技系統逐漸進步的21世紀,將由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科技力量來部分取代不足之照護人力,因此運用智慧科技輔助達到精準健康照護,解決了高齡化照護問題外,更緩解少子化帶來的照顧人力失衡問題。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簡稱北護大)於107年獲教育部「高齡精準照護人才培育計畫」後,111年再獲得「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培育基地計畫」補助七千萬元,正式設置北台灣首座「智慧賦能人才培育基地」,近二百坪基地設置包含人才培訓中心(170餘坪)及銀髮樂活運動中心(17坪),113年10月22日該基地由教育部及相關產官學界貴賓共襄盛舉盛大開幕,未來將持續聚焦於智慧照護,移動健康,落實精準健康照顧的策略方向。


北護大校長吳淑芳表示,特別感謝教育部補助本校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培育基地計畫,為「超智慧」守護「超高齡」的培育人才目標帶來了無比的曙光。在「老化浪潮」之前,沒有人是局外人,因此北護大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延緩失能及智慧賦能等照護人才培育,利用各式智慧化輔具設施,多元照護策略及智慧科技,延長長者健康年數、減少失能並增加復能,落實「為老人找依靠」的發展目標。


智慧賦能人才培育基地陸續引進各式智慧化輔具,包括智慧外骨骼、雲端賦能訓練系統、肌少衰弱風險檢測系統、AI智能環狀運動訓練、室內步態分析及跌倒風險評估系統等,積極結合智慧科技與健康照護,同步培養專業人才,透過人工智慧輔具技術,進一步訂定「個別照護計畫」或「運動處方」,以期未來協助照護場域個案實現智慧化、精準化及個人化的照護目標,為高齡者及失能者重拾行動自由,有了「逆齡行動力」恢復健康與尊嚴。

 

高中職照服科師資群參訪「智慧賦能人才培育基地」,體驗下肢智能外骨骼機器人設備為行動功能所帶來之助益


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司長表示,超高齡社會,如何讓長者在失能之前健康,延緩縮短其臥病在床期間的目標,「能動」及「能吃」是關鍵。北護大是一所優質的健康照護大學,北護基地配合國家產業的需求,培育醫護類健康照護人才,透過設備輔助可減輕醫療院所復健的負擔,同學經過基地培育能力更加值,可為國人福祉作出貢獻。


立法委員陳菁徽關心醫療護理荒,臺灣面臨韌性社會基礎人才流失問題,期望健康投資趕上OECD國家。急症發生後三個月內介入是復原最快的黃金期,期望北護大基地欣欣向榮,培育更多人才運用智慧設備協助長者賦能,儘速回復到原本健康的生活。


楊玉惠司長(右三)及魏耀揮校長(左一)參觀智慧科技輔具的使用及操作。


楊玉惠司長(前排左)及陳菁徽立法委員(前排右)在北護大吳淑芳校長(後排左一)、王采芷教務長(後排右一)以及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洪子仁副院長(後排中)陪同下一起使用鏡像手,體驗失能者如何使用智能機械手模仿健側手之鏡像治療動作,進行復健訓練。


楊玉惠司長(前排左)及陳菁徽立法委員(前排右)在北護大吳淑芳校長(後排中))以及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洪子仁副院長(後排右)陪同下一起使用AI雲端雲端智能運動系統,體驗亞健康族群如何藉由視覺回饋進行個人化運動訓練。


衛福部王齡儀專門委員指出,北護在長照人才培育與長照服務發展,扮演相當重要角色,隨著高齡少子化的趨勢,如何延緩失能失智,減少對長期照護依賴,智慧賦能基地儲備照護專業技術人才,透過科技輔具導入長照服務將為趨勢,人才基地是解決人力短缺的解方。


康寧大學陳清溪校長說明,北護大是五專護理科學生第一志願,感謝教育部補助建置基地,謝謝北護大提供師資、分享使用計畫之科技設備,協助培育長照人才,相信健康照護產業將是未來的護國神山。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洪子仁副院長呼籲「健康的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對於健康系統的投資,可以延長民眾平均餘命健康,讓醫療機構更有韌性以因應環境變化。臺灣老人不健康餘命將近八年,北歐不健康餘命二年,建議教育部繼續展延此基地計畫,培育更多人才投入健康照護產業,讓老人少生病,或生小病,縮短不健康餘命,就可減少對醫療資源的依賴。


北護大周邊鄰里長者親自體驗智慧環狀運動訓練系統,並由計畫培育之智慧賦能人才進行運動指導。


林懿苑老師示範「智慧賦能人才培育基地」之「雲端賦能運動系統」,並解說儀表數據所呈現之體能及訓練狀況


本基地規劃多樣化的模組課程,包含「全面性評估」、「智慧賦能照護」及「智慧個案管理」,校內六系積極參與包括護理、長照、運保、高照、健管、資管系所及校外與六所夥伴學校(聖母專校、慈濟大學、耕莘專校、台北市立大學、馬偕專校、康寧大學)進行智慧賦能學生培訓課程模組及各種子教師培訓,至今已完成培育176名學生、117名種子教師及86名在職人員。其中「全面性評估」及「智慧個案管理」模組主要聚焦於學生未來於就職於各級醫療院所及居家服務、社區日照中心 (護理師、個案管理師、照護服務員及居家服務督導員等職類)等場域的運用,而「智慧賦能照護」模組則聚焦於學生未來就職於社區據點、長青學苑等場域 (體適能指導員、預防及延緩失能指導員等職類)進行健康促進、預防及延緩失能的目的,透過跨領域合作,培育因應高齡社會所急需的智慧賦能專業人才。


經培育的這些學生、種子師資及在職人員可進入到各級場域服務不同民眾族群,含健康、亞健康及失能三群,例如:健康族群(社區健康中心及鄰里等)、亞健康(豐榮護理之家、康園護理之家等)、急性後期失能族群(廣慈長照復健醫療中心、同仁院醫療財團法人萬華醫院等)之機構。期未來能運用各式智慧科技及智慧化輔具,進一步協助更多像素珠阿姨這樣的急性後期失能族群回復活動,重新回到「能動」的目標。


教育部楊玉惠司長等貴賓蒞臨「銀髮樂活逆齡運動訓練中心」,由本計畫培育之種子師資帶領社區長者進行運動訓練,以達到高齡者精準運動之果效


教育部之「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培育基地計畫」目的在於完善實作環境,促進產學需求的媒合,鼓勵將教學資源分享至合作夥伴,期望北護大作為照護人才重點培育學校,開發系列智慧賦能人才培育課程模組、串聯並共同推進高端賦能種子師資與跨校人才培育整合,達成資源共享、互惠加值、促進全民均健的目標。


因此,北護大同時積極與各縣市政府、各級學校及企業合作,結合課程、實作、產業資源及就業輔導機制一條龍,因應業界對優質照護人才的需求。除了建立培訓機制外,亦結合跨系所、跨校與跨產業合作,透過與產業夥伴,如廣慈長照復健醫療中心等數間機構合作,引進智慧化輔具並推動智慧賦能服務,將科技應用於實際照護場域的個案族群中,目前總共已有二十餘名亞健康及急性後期失能患者接受復健治療且恢復良好。北護大亦活用智慧課程模組於場域在職教育,培訓單位遍及全臺醫事機構及長期照護機構,包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豐榮護理之家、康園護理之家、萬華醫院、 華揚醫院、力康診所、亞洲大學附設醫院、羅東博愛醫院、大千醫院、德仁醫院、承德居家護理所、北國泰聯合診所、門諾醫院、臺北榮總、中英醫院、榮民之家等逾十家不同類型機構。北護大也將基地設備與就近鄰里民眾使用,更與合作夥伴學校共享,以協助培育更多智慧賦能人才,優化照護教學實作環境。未來北護大將持續培育專業人才、拓展場域、簽訂合作計畫以確保基地永續及場域的服務效益,嘉惠更多高齡或失能者重拾移動健康,讓「能動」不再是高齡者夢想口號!畢竟北護大是守護大家的 “乎你健康”大學!!


  

吳孝觀老師指導高齡樂活運動訓練課程,並結合「智慧賦能人才培育基地」之設施設備予社區長者使用,以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並達到鄰里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