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創意教學特優教師–鄭夙芬老師


撰文/ 護理系
鄭夙芬老師


更新日期:2012-01-10 Tuesday
點閱次數:3299

左下第一位為鄭夙芬老師,第二排右三為鍾美玲老師,其餘為四四B導生。

▲ 左下第一位為鄭夙芬老師,第二排右三為鍾美玲老師,其餘為四四B導生。



        能獲得本校100學年度創意教學特優教師的獎項實在有點意外,能獲肯定,倍感榮幸,也鼓勵我再接再厲,繼續加油。感謝護理系兒童組教師的推薦,給了我這個機會,也感謝國科會研究計畫的補助,讓我有足夠的資源做一些改變。教學與研究的這一路走來,我最感謝李皎正教授的提攜、協助與指導,在不斷的腦力激盪下,才能有這個成果。



        我投入護理教育工作迄今已有十四年,這十幾年來的教學工作都在技職體系,而我本身也是技職體系畢業的學生。我常想一位技職體系的學生應該怎麼學習才比較好?學習本身最終的目的又是什麼?這樣的學習又如何維持?學生的學習缺乏了什麼因素?那些因素是導向成功學習的關鍵?看看學生,也回想自己整個學習歷程,試圖以自身經驗協助學生學習。李皎正教授提出終身學習整合型計畫,由我負責資訊素養融入課程的子計畫,我們的計畫回答了我的問題。我發現學生雖然會做資料的搜尋,但普遍只會用yahoo或google的搜尋,對於資料的判斷、分析及統合能力較顯不足。在臨床上若遇到老師未曾教過的疾病,學生就難以克服困境。所以,我在專業倫理的課程中教導學生資訊素養的知識與技能,並以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呈現他們所獲得的知識。這樣的作法就如同很多學者提到『老師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釣魚,而不是給他魚』,我認為除此之外,學生還要有能力告訴別人『他釣到哪些魚,這些魚有哪些特色以及如何將魚賣出去』。我想這就是理論與實務結合的表現,學生透過此種學習方式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境界。這整個學習過程,我看到他們不斷的摸索,從迷惘之中突破,我靜靜欣賞他們成長的喜悅,也為他們的表現喝采。他們雖然反應這樣的學習方式很難,但是收穫良多,很值得,他們學會從不同的觀點來看一件事情,讓他們的視野不至於過於狹窄,也從團隊合作中彼此學習。


與四三B優良辯士合影。

▲ 與四三B優良辯士合影。



        我想創意真的就是把簡單的想法不斷延伸,給予另一種表現方式,在教育中,這種表現方式成就了學生的學習,也給了我在教學上的鼓勵,感恩所有參與這樣教學方式的同學,我在此野人獻曝了,謝謝大家。